辽宁青年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lnqnzzs@126.com

主管单位: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

主办单位: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

编辑出版:《辽宁青年》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922

国内统一刊号:CN 21-1004/C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沈阳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lnqnzzs@126.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lnqnzzs@126.com

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北四经街28号《辽宁青年》杂志社

网址: 《辽宁青年》杂志社

破解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困境的自组织理论维度

时间:2019-03-04 16:32:13  点击:868


       

内容摘要: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从学校内部可以充分利用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协同、涨落等效应,强化学校办学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推动学校文化的融合;从学校外部应完善相关政策,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提供相对应的资源保障,促进学校成为自组织。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主体意识;内部协同;学校文化融合

作者简介:

  摘 要:学校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学校系统也会表现出自组织所具有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关系、协同等特点。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办学硬件、人员配置及其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与文化融合、外部管理体制等方面均存在一系列的困境。本文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从学校内部可以充分利用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协同、涨落等效应,强化学校办学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推动学校文化的融合;从学校外部应完善相关政策,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提供相对应的资源保障,促进学校成为自组织。?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主体意识;内部协同;学校文化融合?

  一、自组织理论简述

  “自组织”概念最初由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 Kant)所提出。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 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1]而自组织理论,则是对普里戈金等人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等人创立的“协同学”理论,托姆创立的“突变论”,艾根等人创立的“超循环”理论,以及曼德布罗特创立的“分形”理论和洛伦兹为代表的科学家创立的“混沌”理论的通称。[2][3]其中,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是自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自组织理论是对传统系统论的发展,它的出现,为探索系统内部复杂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二、学校管理的自组织性

  (一)自组织的特性

  1.开放性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要保持有序的结构状态,需要与外界不断产生交流,引入外界的物质、能量与信息,排出“产物”。也就是说,自组织系统需要保持开放的状态。

  2.远离平衡态

  平衡态是指在没有外界影响条件下热力学系统的各部分宏观性质在长时间里不发生变化的状态[4]。远离平衡态是指系统内可测的物理性质极不均匀的状态,这时其热力学行为与用最小熵产生原理所预言的行为相比,可能颇为不同,甚至实际上完全相反,正如耗散结构理论所指出的,系统走向一个高熵产生的、宏观上有序的状态[5]。

  3.非线性关系

  线性关系是指系统与外部信息的“输出”和“输入”之间存在一种确定的关系;反之,则是非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有可能使系统产生自催化反应的超循环现象,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简单的加和,而是有可能会产生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的现象。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这种非线性关系,是系统走向有序化以及走向高层次的有序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4.重视“巨涨落”

  涨落分两种:一种是由于物质不连续性引起的、作为统计平均值的宏观量在平均值附近围绕平均值的涨落;另一种是由于作热运动的大量媒质分子对宏观小物体的无规则碰撞,导致小物体随机运动引起的涨落。[6]在系统偏离平衡态后,涨落将会在系统产生新秩序方面扮演重要的作用。而“巨涨落”,反映了改革力量较大、采取的新举措较为有力,对于能够实质性、有效地推动系统新秩序的改变有足够的推动力。由自组织理论,我们可以知道,系统有序结构的形成是要通过涨落放大的[7]。

  5.重视内部的协同

  协同学认为,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只有产生良好的协作关系,或者产生合作效应,才能更好地使系统走向有序。

  6.创造性

  突变论认为事物结构的稳定性是突变论的基础,事物的不同质态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些具有稳定性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事物不变,有的渐变,有的则突变的内在原因。[8]系统的突变,在某种情况下是系统适应外界新变化的需求,也是系统内部走向新平衡的需求,而这些就需要系统本身或者子系统具有创造性。因而,可以说,创造性是自组织的根本特征。

  (二)学校管理的自组织性

  学校内部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同一管理层或群体间都是由一个个人组成,而人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因而可以说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校会受到系统之外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影响,或者在办学的思路、所采取的举措等方面要受制于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家庭等部门,但这些影响并不等同于纯粹的外部指令,学校能够将这些外部制定的政策、规则等内化于自身运转所需要的制度、规则等,并形成有序的结构,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兼具组织性与自组织性。“认识与承认教育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组织性与自组织性是教育系统观上的一大变革。”[9]与此同时,学校运转所具有的特点,也具有自组织具有的特性,如:(1)开放性,学校内部的各子系统均需要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这是学校得以生存的基础;(2)远离平衡态,学校各子系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以及学校系统内部存在评价系统,这些使得学校的管理并不是处在一个平衡态;(3)非线性关系,学校与外部的信息“输出”与“输入”之间不存在一种确定的线性关系,同样,学校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确定的线性关系;(4)“巨涨落”现象,“学校在管理中,总要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这些干扰必然会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出现涨落现象”;(5)重视内部的协同,学校的管理过程本身就是各子系统之间协同合作的过程;(6)创造性,学校管理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具有创造性的人类,同时,学校时常会面临到外部或内部新的变化或挑战,需要学校管理富有创造性。


本文由: 辽宁青年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辽宁青年杂志社编辑部

2019-03-04 16:32:13

上一篇:中国大学的时代新形象
下一篇:作业焦虑源于价值误解